競爭現狀分析
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為外資企業占領
國際機器人聯合會(IFR)預測,到2014-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。但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,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卻很低,長期以來80%-90%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占據,主要為日本、瑞典、德國、意大利和美國品牌。世界工業機器人四大工業機器人巨頭FANUC(發那科)、Yaskawa(安川電機)、KUKA(庫卡)和ABB 約占據國內約60%的市場。
圖: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競爭格局
資料來源:中信建投證券,CVM整理
表: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-整體市場
品牌 |
2012年銷售額(百萬) |
2012年銷售量(臺) |
市場占比(%) |
ABB |
578 |
3,900 |
14.4% |
Fanuc |
563 |
3,800 |
14.0% |
YASKAWA |
539 |
3,500 |
13.4% |
KUKA |
501 |
3,200 |
12.5% |
OTC |
198 |
1,800 |
4.9% |
松下 |
26 |
1,600 |
0.7% |
川崎重工 |
86 |
1,000 |
2.1% |
不二越 |
83 |
1,000 |
2.1% |
YAMAHA |
220 |
800 |
5.5% |
愛普生 |
94 |
800 |
2.3% |
COMAU(柯馬) |
66 |
800 |
1.6% |
Staubli(史陶比爾) |
246 |
500 |
6.1% |
三菱 |
102 |
500 |
2.5% |
ADEPT(愛德普) |
146 |
400 |
3.6% |
Denso |
110 |
400 |
2.7% |
其他 |
462 |
2,900 |
11.5% |
總計 |
4,019 |
26,900 |
100.0% |
數據來源:睿工業,CVM整理
圖: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供應商銷售情況及市場占比
數據來源:睿工業,CVM整理
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以系統集成商為主
按照提供產品的差異區分,行業內企業可分類為單元產品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兩類。工業機器人的下游應用領域廣泛,需求千差萬別。而機器人商業化的前提是產業化、規模化。單元產品供應商負責生產機器人本體,產品具有較高開放性、標準化程度高,可批量化生產。系統集成商則根據下游客戶的需要,將單元產品組成可實現的生產系統,起著供需雙方橋梁的作用。
圖: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結構
資料來源:東興證券,CVM整理
單元產品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,系統集成商是機器人商業化、大規模普及的關鍵。從國內產業鏈來看,機器人單元產品由于技術壁壘較高,處于金字塔頂端,屬于賣方市場。系統集成商的壁壘相對較低,與上下游的議價能力較弱,毛利水平不高,但市場規模遠大于單元產品。
圖:系統集成商與單元產品供應商比較
資料來源:東興證券,CVM整理
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上,歐、美、日等外資企業在單元產品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。目前,中國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多為系統集成商。根據國際經驗來看,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更接近于美國模式,即以系統集成商為主,單元產品外購或貼牌,為客戶提供交鑰匙工程。與單元產品的供應商相比,系統集成商還要具有產品設計能力、項目經驗,并在對用戶行業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,提供可適應各種不同應用領域的標準化、個性化成套裝備。 |